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日子。惠州与香港同处大湾区,地缘相近、人缘相亲、文化相通、经济相融。港资企业对惠州经济发展作用举足轻重,香港居民也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。
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实施,惠州与香港经贸合作和人文往来持续深化,越来越多香港青年的创业梦想在惠州绽放。近日,记者走进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,与香港籍青年畅聊,听他讲述在惠州实现梦想、成就自我的故事。

张军辉▶▶
重返惠州奋斗14年 赶上湾区时代快车
2003年从惠州举家移民香港;2008年,再从香港回到惠州创业。5年兜兜转转,这是为何?张军辉给出的答案是“时代变了”。
2003年,张军辉离开土生土长的惠州时,正值而立之年,他带着“大干一场”的雄心壮志来到梦寐以求的香港,主要从事塑料制品的出口贸易。
不过,高企的场地租金和人工成本,逼仄的生活环境,高昂的生活成本,再加上总不见涨的业务量,让张军辉感觉“落差很大”,并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。
2008年,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,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受到极大冲击。而家乡惠州,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,城市建设日新月异,高楼大厦拔地而起。
当时,张军辉算了一笔账:在惠州租一平方米厂房大约8元,人工成本在1000元/月左右,物流成本近年来也降低不少。没有太多犹豫,张军辉退租了在香港的办公室,带着全家回到惠州,重新寻找机会。
“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和政策持续加码,我不再满足于做单纯的贸易,投资世祥(惠州)塑料制品有限公司,开始涉足塑料制品生产领域,生产一次性手套、购物袋、垃圾袋、围裙等塑料制品,主要出口到日本、美国,欧洲,中东等国家。”张军辉说。

这些年,张军辉的生意越做越大,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他的外贸业务遭遇短暂停顿。于是,他紧跟国家政策导向,开始研发和生产生物全降解塑料,去年9月起具备生产100%可生物降解和可堆肥塑料产品的能力,一个月最高产能可达400多吨,实现出口转内销。
“我们的生物全降解塑料在正常堆肥的情况下,180天内就可以被微生物全部降解。”张军辉介绍,世祥所有塑料制品均通过可堆肥和生物降解认证,符合EN13432(EU)、BPIASTMD-6400和D-6868的要求,不间断向海南、上海、深圳等省市供应,并出口至美国、欧洲等十余个国家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0年,世祥(惠州)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完成“小升规”,成为仲恺区规模以上企业;2021年,被认定为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,进驻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,享受基地“保姆式”的服务。
重返惠州奋斗14年,张军辉直言自己赶上了大湾区时代的快车——“惠州城市面貌焕然一新,产业基础雄厚,市场需求庞大,身边很多企业都在快速扩张,我们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活力。现在,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红利才刚刚释放,我们非常看好惠州的发展前景。”